【ELISA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是什么?】ELISA(酶联免疫吸附测定)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免疫学领域的检测技术,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浓度。其中,“双抗体夹心法”是ELISA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,特别适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。
一、原理总结
ELISA双抗体夹心法的核心在于利用两种特异性抗体:一种作为捕获抗体(固相抗体),另一种作为检测抗体(液相抗体)。其基本原理如下:
1. 包被阶段:将特异性捕获抗体固定在微孔板的表面。
2. 样品加入:将待测样本加入孔中,若存在目标抗原,则会被捕获抗体结合。
3. 洗涤:去除未结合的物质。
4. 检测抗体结合:加入标记有酶的检测抗体,与已结合的抗原形成“夹心”结构。
5. 显色反应:加入底物后,酶催化显色反应,颜色深浅与抗原浓度成正比。
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,常用于检测细胞因子、激素、病毒抗原等。
二、ELISA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对比表
步骤 | 操作 | 作用 | 特点 |
1. 包被 | 将捕获抗体固定在微孔板上 | 建立抗原结合的“锚点” | 抗体需高度纯化且特异性强 |
2. 加样 | 加入待测样本 | 抗原与捕获抗体结合 | 样本可为血清、细胞培养液等 |
3. 洗涤 | 去除未结合的成分 | 提高特异性 | 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干扰 |
4. 加入检测抗体 | 加入标记有酶的第二抗体 | 与抗原结合形成“夹心” | 酶标记提高检测灵敏度 |
5. 显色 | 加入底物,发生显色反应 | 显示抗原是否存在及浓度 | 颜色变化可通过分光光度计定量 |
三、适用范围与优势
- 适用范围:适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(如蛋白质、多肽、病毒颗粒等)。
- 优点:
- 灵敏度高
- 特异性强
- 可定量分析
- 操作简便,适合批量检测
- 局限性:
- 需要两种特异性抗体
- 对抗原的结构有一定要求(需保留两个结合位点)
通过上述原理和操作流程,ELISA双抗体夹心法成为现代免疫检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,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诊断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