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】“行将就木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,濒临死亡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悲凉色彩,通常用来表达对即将离世之人的惋惜与感慨。
一、
“行将就木”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吾不能早用子,今急而求子,是寡人之过也。然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。”后演化为“行将就木”,意指人即将死去,如同快要进入棺材一样。此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死亡的敬畏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行将就木”不仅用于描述生理上的死亡临近,有时也可引申为某种事物、状态或时代的终结。但最常见的用法仍是形容人的生命即将结束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行将就木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 |
字面意思 | 即将进入棺木,比喻人即将死去 |
引申含义 | 比喻事物或时代接近终结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表达对死亡的感慨 |
语气色彩 | 悲凉、沉重 |
常见搭配 | “他已行将就木,家人正为其准备后事。” |
近义词 | 垂死、临终、命在旦夕 |
反义词 | 生机勃勃、青春焕发、尚有余力 |
现代用法 | 用于描述人或事物接近终点,尤其强调生命的最后阶段 |
三、使用建议
“行将就木”虽为成语,但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,更常见于文学作品、新闻报道或正式文章中。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过于直白或不恰当的表达。同时,由于其情感色彩较重,不宜用于轻松或幽默的语境中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行将就木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,是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表达方式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