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】“小时了了”出自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,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古代寓言故事,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在年幼时表现出非凡的才智,但长大后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成就。这个故事不仅具有教育意义,也反映了古人对人才成长的看法。
以下是对“小时了了”这一文言文内容的翻译与总结,并结合表格形式进行展示。
一、原文及翻译
原文:
> 孔君平诣其父,父不在,乃呼儿出。为设果,果有杨梅。孔曰:“此是君家果。”儿应声答曰: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”
翻译:
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,但父亲不在家,于是叫出孩子来。孩子给孔君平端上水果,其中有杨梅。孔君平说:“这是你家的果子。”孩子立刻回答:“我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。”
二、
这则故事通过孩子机智的回答,展现了他早年聪慧的一面。然而,“小时了了”一词后来被引申为“小时候聪明伶俐,长大后未必有所作为”,强调了人的一生发展并非完全取决于童年表现,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该故事寓意深刻,提醒人们不要以偏概全,也不要因一时的表现而对一个人的未来做出定论。
三、文言文知识点总结(表格)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 |
作者 | 刘义庆(南朝宋) |
故事人物 | 孔君平、孩子(即陈韪) |
主题 | 聪明与成长的关系 |
核心句子 | 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” |
成语出处 | “小时了了” |
寓意 | 不可仅凭幼年表现判断一个人的未来 |
四、延伸思考
“小时了了”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小时候表现突出,但长大后并未如预期般成功的人。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并不少见,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受环境、教育、机遇等多种因素影响。
因此,我们在评价他人时,应更加全面、客观,避免因为一时的表现而对人下定论。
结语:
“小时了了”虽短小精悍,却蕴含丰富的哲理。它不仅是对语言艺术的体现,更是对人生智慧的启示。通过学习和理解这类文言文,我们不仅能提升古文阅读能力,也能从中获得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。